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他自愿加入“夜巡队”
,每晚提灯行走于贫民窟,为病者送药,为孤老梳头。
有人问他图什么,他只答:“我在还王婆婆的债。”
此事传开,民心复归。
那些曾动摇的人,重新点燃纸灯;那些曾拆除的碑,被村民合力找回,擦净重立。
而陈九的名字,也开始出现在孩子们传唱的新版《心灯童谣》里:
>“风吹灯不灭,
>雪压枝不折。
>有个拾字童,
>把光种成河。”
岁月悠悠,春去秋来。
二十年后,一场大疫席卷南北。
朝廷束手,医者避逃,城门紧闭,饿殍遍野。
危急时刻,共光台发布“燃灯令”
:凡愿逆行赴疫区者,可在“心启碑”
上留名,不论成败,皆视为守灯之人。
响应者寥寥。
毕竟,谁都怕死。
直到某日清晨,人们发现共光台最高处,赫然挂着一面崭新旗帜??白底红边,中央绘着一扇敞开的门,下方写着四个大字:
**开门者在**
旗下站着一人,身穿粗布医袍,头戴斗笠,正是已届而立之年的陈九。
他身旁,是当年那位盲童阿福,如今已是“暗室课”
首席教习,手中握着一根导路竹杖,杖头缀着一盏小灯。
“我去。”
陈九朗声道,“我不保证能活下来,但我保证??不会让任何一个病人独自死去。”
阿福点头:“我陪他去。
虽然我看不见路,但我知道,心灯指的方向,永远向前。”
消息传出,震动四方。
第一位跟随者,是曾在玉门关救过陈九的那位主将之子,如今已是边军校尉。
他带着二十名士兵宣誓入疫区,口号仍是父亲遗言:“我听见了哭声。”
第二位,是当年那位曾施毒粥、后自挖泥土赎罪的青年,如今已成为药师。
他背负药箱,跪在共光台前:“这一生,我只为洗净双手。”
第三位,竟是宫中那位老太监,拖着病躯而来:“陛下说过,咱这儿也算一处。
那我就把命,也算进去一回。”
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
教师、工匠、农夫、囚徒……他们不是英雄,也没有豪言壮语。
他们只是记得??多年前,有人教他们折过一盏纸灯;记得那一句“光不怕小,就怕没人肯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