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二、事先张扬的婚礼
4.被歌颂的少女
身为一名汉朝的贵族少女,王氏——我们姑且这样称呼王莽身份贵重的长女——自幼应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父亲权倾朝野,又是儒士,持家甚严,带给她的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性格:
为人婉瘱有节操。
1
婉瘱,说明她很文静;有节操,说明她深受儒家影响,颇识大体。
元始三年(公元3年),她十二岁,隐约就知道自己会嫁给皇帝,但随后目睹了兄嫂以及未来的姑家2全都被自己父亲杀死。
最后,十三岁的她还要欢天喜地地嫁给这个孤儿皇帝,并母仪天下。
古往今来,没有人问过她,这段时间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她心里又是何种滋味?在被立为皇后的前夜,她是否安然入眠?
早在吕宽案爆发之前,王莽已经在考虑箕子的婚姻问题了。
皇帝的婚姻意味着新的外戚,所以汉朝在立后这件事情上,总是“亲上加亲”
。
出现权臣时,权臣会从本家族里选择女子,比如上官桀把孙女嫁给汉昭帝,霍光把女儿嫁给汉宣帝;没有权臣的时候,皇帝则免不了被安排外家的女子,比如汉景帝做太子时就被母亲薄太后安排了薄皇后,汉哀帝也早被祖母傅太后安排了傅皇后。
至于箕子,母族卫氏家族已经覆灭,王氏家族既是外戚,又是权臣,选择王氏当皇后没有悬念。
元始三年春,王莽觉得权力已经比较稳固,对应“周代”
3的各项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箕子的婚姻也属于王莽改革的一大关节,必须用心谋划。
未央宫里,王莽对箕子婚姻的看法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他认为,汉朝自从汉成帝开始,连续两代帝王没有子嗣,归根到底是没有选好皇后。
汉成帝的许皇后搞巫蛊,赵皇后出身歌女;汉哀帝的傅皇后是傅氏家族成员,都不具备当皇后的资格。
应当按照儒家的规范,遵礼节来聘符合关雎之德的女子。
在上奏中,王莽有一句话颇为有趣:
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长安者适子女。
4
王莽为皇后的选择划了一个范围。
所谓“二王后”
,是商周二王的后裔,这是今文经学“通三统”
的说法,就是说一个新朝代要继续维持前面两个朝代的祭祀,以示“批判地继承”
。
秦朝是闰,不被算在内,那么就是商周两朝;“周公、孔子”
,则是儒家最重要的先王或先师;至于列侯,则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汉朝的贵族阶层,而且是留在长安的上层贵族。
这说明,在当时人的眼中,商周也好,周公孔子也好,并不是什么“古人”
,而是和汉朝密切相关、紧密接续的“近人”
。
打个比方,在21世纪,如果某个爱新觉罗氏(比如启功先生)上了新闻,大家并不会感到好笑,反而觉得蛮亲切;但如果有人自称是宋朝赵家的后裔,别人听到估计会哈哈一笑。
汉朝的士民能够欣然接受王莽效仿周公而居摄、而称帝,与对商、周、孔圣这种并不陌生且很熟悉亲切的感觉有关。
总之,王莽的上奏得到了准许,朝廷开始轰轰烈烈地海选少女。
这期间,吕宽之案爆发,但并未影响选后。
第一批少女的名字、履历报上来,不少是王氏家族的成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