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吕步舒和张汤以董仲舒的“《春秋》决狱”
为蓝本,审理两王之案,最终有万人死在这场大案中。
印证了上年冬日大雨雪所的寓意。
夜观天象,他还发现北极星旁的三颗星突然有一颗变得极暗,这预示着三公中有一人即将死去。
而此时,御史大夫李蔡刚刚被免,太尉一直空缺,三公中唯有丞相公孙弘在任。
果然第二年公孙弘薨于任上。
董仲舒是否可以理解公孙弘?
他或许能理解,儒家改制不是由一个人、通过几件措施就可以实现的,也不能寄托于一位皇帝身上。
公孙弘穷尽后半生,就是给儒生铺就了一条通达的仕途,从而与外戚、勋旧在官场上分庭抗礼。
而即便是这样一项看似简单的事情,也必须由公孙弘这个既懂儒学还能取得皇帝信任、对待政敌心狠手辣的人才能完成,而董仲舒一生所做的政治实务,只是为帝国的法律事务做做顾问。
好在他把毕生关于天人感应、灾异论说的道理,都深深融入公羊学说里,为汉朝后来的儒生们大谈灾异打下了基础。
36
但即便如此,董仲舒仍然无法赞赏公孙弘。
理解,但决不赞赏,不是因为两人命运殊途,而是董仲舒仍然深深陷落在政治的困惑里。
进入帝国时代的儒学,从理想上看必须驯服帝王,但是真的可以做到吗?逐渐“经学化”
的儒学,随着地位的升高,将来还有动力去批判驯服帝王吗?
多年以后,刘向、刘歆父子争论董仲舒的地位,父亲刘向认为董仲舒有王佐之才,儿子刘歆却很不以为然,认为充其量只是“群儒首”
。
从董仲舒的毕生事业来看,刘歆所言不虚,他的确没有什么王佐之才;但倘若以理想主义来观,董仲舒岂又只是儒生之首?假如董仲舒遇上王莽,该会怎样?
注释:
1 《汉书·扬雄传》,第3584页:“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
2 即汉朝的大鸿胪。
3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赞语,第3097页。
4 《汉书·王莽传》和《艺文志》里记载的这些“任课老师”
略有不同,可能是前后的任职老师有变动。
5 《史记·叔孙通列传》,第2722页。
6 《史记·叔孙通列传》,第2722页。
7 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上》,见《文史通义校注》,第1页,中华书局,1985。
8 尽管被坑的很多都是方士,但其实方士、儒生,在彼时使用的是相似的话语。
9 法家理想的君主的确是专制的,但也是最知法懂法、依照律法严格执法的君主,是法的典范,是首席大“法”
官和首席执法官。
但如何培养教育这样的君主,以及君主不守法怎么办,法家也没有有效措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