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这个爵位相当于汉朝的“关内侯”
,没有土地的实封,“附城”
就是附庸,“明告里”
不是实指的地方,而是褒扬桓谭能够“明白告诉天下人”
。
这也是桓谭与王莽关系最密切的时候。
连置身事外的扬雄也发挥着作用,他帮助王莽立了《乐经》博士,还在王莽变更官名、重订九州时,写下饱含赞美之词的《州箴》和《官箴》进行歌颂。
王莽和刘歆等人的努力,使得汉朝百年里积郁的儒家理想主义信念在几年内喷薄爆发,一项项改制措施变为现实,这无疑得到了众多儒生儒臣的赞美和支持,也推动王莽走到禅让的前夜。
但是,关于禅让这件事,从儒家角度看,有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上面所说的文质孰先孰后的问题。
王莽彻底解决民生问题了吗?消除贫富差距了吗?天下人都认可吗?如果都没有,怎么能开始制礼作乐?谁又来确认“制礼作乐”
是否合法有效呢?
上天来确认。
准确地说,是上天通过祥瑞、符命来确认王莽的天命,通过灾异来确认汉朝的没落。
桓谭并不相信谶纬、符命,而那个叫崔发的小人物,最擅长解说符命,越发得到王莽的眷顾。
于是各种祥瑞、符命接踵而至,有了符命的加持,王莽的制礼作乐就被盖上了“合法有效”
的印鉴,王莽也就能走向帝王的神坛。
刘歆等人或许对王莽并不是百分百满意,厌恶谶纬符命的桓谭也终于感受到与王莽的隔阂。
但是,推一个符合儒家理想的君子,以和平禅让的方式登上皇帝位,实现王者的德位统一,正是儒家所设想的理想图景。
除了王莽,没有第二个人。
禅让,是儒家一系列礼乐制度设计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禅让的实现,意味着天下终于回到唐尧虞舜的“三代”
政治,政权可以和平更替,谁贤能帝位就让给谁,既不要“家天下”
的世袭,也不要战国秦汉的比拼武力,最好连“汤武革命”
也尽量避免,这就保证了政治永恒的和平稳定。
这是华夏历史上,首次在帝制时代实现了政权的和平更迭,是空前的政治创新,令当时大部分儒家极度振奋,如果这条路成为常态,今后政权更迭这样的大事将摆脱暴力与阴谋。
而在这个过程里,今文经学奉献了关于祥瑞、灾异和符命的微言大义,古文学贡献了制礼作乐的制度办法,今古文经学的“合作”
远多于争议。
不知道当时是否有儒生经师们想到:王莽的天下能坐久吗?他万一失败了呢?如果他失败了,儒家这整套的政治理想还有第二次付诸实践的机会吗?
注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