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从小会“玩”
可立志。
参加“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
表彰大会的秦湘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看见父亲修理自行车时,就喜欢在一边拿着起子、榔头玩。
上了小学以后,她拿着剪刀浆糊玩。
他对父亲说:“我想参加学校科技小组。”
因为这个小小的“志向”
和她能玩、会玩,结果玩出了名堂。
秦湘云小学的自然课老师陈长明也说,湘云这个“小院士”
是玩出来的。
其实,现在获“科技创新奖”
的青少年都很贪玩。
他们从小无意识地贪玩,后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过渡到了“会玩”
。
玩物尚志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得到了认可。
法国的家长为了教会孩子“玩”
,高薪聘请知识渊博的家教不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他陪孩子玩,玩海底世界,玩少年科技宫等等。
巴黎为了孩子有场所玩,特别在街心给孩子们留出一些空地来,让它们成为孩子的旱冰场、自行车练习地、滑梯、秋千板等。
事实证明:法国人太会让孩子玩了!
玩物尚志,是人类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处女作”
情结
1980年,我到县城读初中。
1986年,高中毕业的我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山村。
白天,我面朝黄土背朝天;晚上,没有电视可看,我不想背贴床板眼望瓦片,只好点着煤油灯看旧书、旧报。
山村的夜,出奇的静。
静夜里,文字很容易打动我的心。
我觉得把文字变成铅字是一件高深而高尚的事。
我心生羡慕却又不敢触及。
一天晚上,再一次被文字“打”
出泪水的时候,我忍不住用笔在纸上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写完后,突然萌发了想让它变成铅字的冲动。
于是,我用信纸认真地抄写了一遍。
第二天,我到镇上买了信封,在信封上工整地写上了报社的地址,贴上邮票,把信放在心窝上祈祷了几秒钟投进了邮箱。
半个月后,无意间在报纸上竟然看到了自己写的读后感。
顿时,我心跳加速。
文章后面有“请作者告知详细通联地址,以便寄样报、稿费。”
我寄信的时候没想到文字会发表,更没想到会有钱,所以就没写地址。
我赶紧给编辑写了封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