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进行了批判,认为此“皆非正死”
。
宝玉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所走的“学而优则仕”
的“为官做官”
道路。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
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被压迫者;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借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
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
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
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林黛玉给予了他精神上的安慰,并且以同样叛逆的话语来劝宝玉。
正因为这样,他们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他们的爱情才那样令人心动。
而书中宝玉这一性格的形成是跟作者当时的思想高度是分不开的。
二、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
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正因为此,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贫寒和地位微贱的人物。
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
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
对于封建礼教,他除了自省之外,还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
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观赏草花、低吟诗歌、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
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
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红楼梦》反复写了这个特征,有时还用神话(如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太虚幻境”
的描写)和夸张的笔墨(如“抓周”
试志,对刘姥姥信口开河信以为真)渲染强调这一特征。
他还没有出场,作者就借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见第二回)后来又写了他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见第二十回)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
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怕她寂寞,特意去“望慰”
一番。
贾宝玉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
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
,“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