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7080(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刘桢扪心自问,你以为自己是谁,凭什么就一定觉得刘楠适合当太子?难道刘槿就不适合吗?他宅心仁厚,将来就算当上皇帝,说不定会成为另一个汉文帝或宋仁宗,而刘楠这样,焉知他一定会是明君呢?

你仅仅因为和刘楠更加亲近,就希望让他当上太子,这样对得起你老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对得起那些因为皇帝一言就能决定生死的百姓吗?

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刘桢从刘远那里离开之后就一直情绪不高。

如今刘桢坐拥的已经不仅仅是汉广一座宫室,自从刘远登基之后,连同汉广两边的两三座较小的宫室,一并都归于她所有。

这在所有公主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殊荣。

平日里地方上进贡什么,刘远也不忘让人给刘桢送来一份。

更不必提长公主的封号,还有长安这块封地,哪一处不是拳拳爱女之心?

而现在,父亲仅仅是告诫她不要插手立太子之事罢了。

难道她能拒绝吗?

可是大兄那边又要怎么办?

刘桢叹了口气,逃避似的将脸连同脑袋都埋进被褥里,动也不想动一下了。

“殿下为何恹恹不乐啊?”

怪腔怪调的声音响起,刘桢抱着被子郁闷地抬起头,就瞧见门外多了一朵布做的花,正被人捏在手里摇头晃脑。

“外头天气正好,殿下带着我去玩好不好呀?我在箱笼里闷了快要半个月呢!”

刘桢噗嗤一笑:“好啦,阿津你这小女子,还不快快滚出来!”

布花的动作一停,阿津从门外探出脑袋,笑嘻嘻的:“公主你可笑了!”

刘桢心知她为了逗自己开心,朝她伸出手:“哪儿来的花?做得倒是巧致!”

阿津将花递给她,一边笑道:“公主怎的不记得了,是陈家郎君送来的。”

刘桢微愣,低头看下自己手中的布花。

这是一朵用绛红色绢布扎缝起来的山踯躅花,此时的绢多数都是有钱人家用来作衣裳的,这样一朵绢布花不仅价格不菲,而且制作精巧,也不知道对方是用了多少心思才寻买到的。

“子望何时来的咸阳?我怎不知?”

阿津道:“听说陈家郎君调入北军已有月余,上回我出宫时碰见他的,后来便时常有些联系,他已托人送了好几回东西过来,不过都没有要求见公主,所以我也就没有回回都禀报了。”

刘桢这才想起来,好像确实是有这么回事,只是上次阿津说的时候,自己正巧匆匆忙忙赶着要去查看甘泉宫,是以未放在心上。

难得对方有心,自己却连半点回应都没有,这还是旧时相识的知交故友呢,更别说还有刘楠这一层关系在。

这么一想,刘桢就有点惭愧了。

“他现在在北军当差?怎么会突然调入北军了?当的是何职务差事?”

阿津掩口笑道:“公主一口气问了这么多,让我如何作答呢?”

刘桢白了她一眼:“限你三日之内,速速去查个清楚!”

——————

刘远的开国朝臣之中,除了世家出身的人,其余大都有着诸子百家的背景身份,就连宋谐这样的人,其实也是名家弟子。

这本也是正常的,自从百家争鸣的时代之后,作为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儒道法纵横名阴阳等几家,或多或少都会有门生弟子传承下来,其时士子也多有这样一层身份。

但是随着争鸣殿辩学愈演愈烈,连许多朝中大臣也都卷入了这场争辩之中,像主张儒家的御史中丞熊康,偏向法家的太仆卿周允和廷尉房羽,崇尚道家的光禄大夫魏密等,他们都希望以自己的主张来治国,更要命的是,这些人中不乏身居九卿高位者,这就使得争论难以避免也影响到了国家层面的决策,往往像提高商税与否这样一道决策,就能分成好几派争论不休,其中又以熊康为首的一帮儒学官员最能辩,大有来一个辩倒一个,来两个辩倒一双之势。

这等场面说起来,全因刘远而起。

就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冷眼旁观,甚至被朝臣们认为束手无策的刘远终于有了动作,他直接下令另辟文学馆,点名将先前一些明里暗里为自己说话,站在皇帝一边的学子放了进去,又将想要建立一门集百家之长的新学说的意愿传达给他们,并对学子们提出自己的要求:这门新学说,要博采百家之长,而且要于国有利,不能泛泛空谈,最好是在著书立说之余,还能总结出简单明了的治国之策,以供本朝历代皇帝参考,成为万世不易的典范。

这等要求虽然苛刻,却恰好搔中了读书人的痒处,他们或许不好荣华富贵,可有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字流传青史,纵然不能与上古圣贤并列,但若能被后人提起时,景仰地尊称一声先哲,也不枉来到世上活这么一趟了。

是以文学馆的工作热情特别高涨,而且与争鸣殿不同,这些人起码还有共同的目标,所以纵然争论激烈,最后他们采集撰写出来的条策,若是能够经由丞相与皇帝亲自过目并首肯,就能编入书中。

这个被后世称为国策之争的事件,对国朝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由文学馆编撰出来的《国论》,事后宋谐奉刘远之命,将《国论》所述种种,引申总结为几句话:以仁德治民,以明典镇恶,礼遇士人,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则天下同乐。

这条寥寥几句话的治国之策,不仅由此成为大乾以后几乎所有朝代的统治者所引用的治国典范,而且因为它所包含的儒道法等各家思想,使得儒家并未像刘桢所熟知的历史那样,得到统治性的地位,更未被捧上神坛,而道家法家等其它各派学说也并未被打压,百家学说,珍贵典籍得以流传,而非消匿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也成为后世点评高祖皇帝刘远时所津津乐道的一大功绩。

作为皇帝,刘远的本意当然只是为了维护统治,巩固权威而已,但历史的发展往往都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之喜。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灵动天魔心琴帝神秘之劫农家弃女我有一枚两界印从骷髅岛开始横推万界灵气复苏:签到终极修炼天赋我的亮剑生涯抗战从周卫国开始黄金遁电影世界的雇佣兵民国之铁血少帅老祖出棺大王饶命超凡血统整合体诸天从流月城开始逍遥小贵婿全球进化盖世狂龙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高武:神话最强传说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修仙之别样女配末世她靠百亿物资拯救全球三界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