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北京的初夏,天气说变就变。
上午还晴空万里,午后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雨丝细密,敲打着窗棂和屋瓦,发出沙沙的轻响,洗刷着胡同里的尘土,也带来一丝难得的清凉和宁静。
刘峰刚从小院那边回来,处理完展示厅的一些琐事。
难得的清闲午后,他给自己沏了一壶茉莉花茶,坐在窗边的旧藤椅上,听着窗外绵密的雨声,随手拿起前几天没来得及细看的《人民日报》,慢慢翻阅着。
茶香袅袅,混着雨天潮湿的空气,让人心神宁静。
报纸上大多是些政策解读和生产建设的报道,他浏览着,目光偶尔在某条关于农村改革的新闻上停留片刻。
翻到后面几版时,一张夹在里面的、稍显陈旧的《参考消息》滑落下来。
大概是之前忙乱时随手夹进去的。
他弯腰捡起,准备放到一边,目光却无意间扫到了一则边角位置的短讯。
本报讯(台北电)…爱国人士、原东北空军司令、著名教育家冯庸,于本年二月病逝于台北……
刘峰的手指顿住了。
冯庸?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平静心湖的石子,激起了一圈涟漪。
他放下茶杯,将那张报纸拿到眼前,仔细阅读着那则短短百余字的计告。
雨水敲窗的声音似乎变得遥远了。
冯庸…他不是那个在电视剧里被脸谱化的人物,也不是历史教科书里一个干巴巴的名字。
在刘峰前世的记忆碎片和此生零星获取的信息中,这是一个鲜活而复杂、充满传奇色彩和家国情怀的人。
他记得,冯庸是张学良的结拜兄弟,年纪轻轻就执掌东北空军,是少有的既有见识又有实干能力的俊杰。
“九一八”
事变后,他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倾尽家财,创办了著名的冯庸大学,提出“教育救国”
的理念,要将学生培养成“文武双全”
的抗日骨干。
那所大学的学生一律穿制服,接受军事训练,学习现代知识,在当时的中国独树一帜。
那个年代带着学生和飞机辗转各地,一心报国。
后来去了台湾,但晚景似乎并不如意,据说依旧心系故土。
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试图以教育和实业挽救危局的人物,也只是在这不起眼的角落,占了这么一小块版面。
刘峰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是惋惜,惋惜一位俊杰未能完全施展抱负,惋惜他最终未能叶落归根。
是敬佩,敬佩其在民族危难时的气节和担当。
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怅惘,为那个风云激荡、人才辈出却又充满无奈与悲情的时代。
他放下报纸,端起己经微凉的茶,喝了一口。
目光投向窗外,雨丝如幕,将远处的景物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他想起了自己重生的这一世。
时代己经不同,战争的阴霾逐渐远去,经济建设成为主旋律。
窗外的雨彻底停了,屋檐还在滴水,敲打着下方的水洼,发出单调而清晰的嗒嗒声。
刘峰收回投向远方的目光,重新坐回藤椅,心境却无法完全从刚才那则讣告带来的历史钩沉中平复。
冯庸那样的人物,怀揣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最终却飘零孤岛,潦草终老。
而自己呢?重生于此,赶上了百废待兴、渴求发展的新时代,似乎拥有了无限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