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便是两个月。
两个月后,消失了数月之久的秦怀道和尉迟宝环重新出现在东宫。
尽管二人看起来灰头土脸,但眼中的兴奋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他们来不及清洗,第一时间来到李承乾的书房。
见到李承乾后,尉迟宝环小心翼翼的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筒交给李承乾。
李承乾没有第一时间查看竹筒,只是将其放在桌上,眼神关切的看向二人。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沧桑了许多,像是乞丐一般。”
秦怀道性格有些跳脱,听到太子殿下询问,当即便嬉皮笑脸的开始解释:“回殿下的话,您是不知道这一路上我们哥俩经历了什么,那真是历经坎坷,饱受磨难,水深火热,苦不堪言,要不是我...哎呦,你打我干嘛。”
秦怀道正说到兴头上,突觉头上挨了一巴掌,捂着脑袋向后看去,只见尉迟宝环无奈的摊开双手。
“殿下,您别听他瞎说,这小子平时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筐,现在还拽上成语了,我们哥俩之所以有些狼狈完全是因为赶路赶的,长安到湖州数千里,这一来一去就将近一个月。”
“我们按照您的指示,从长安出发后一路向南,跋山涉水数千里终于到了湖州,到湖州之后第一时间找到永欣寺,之后便按照殿下的吩咐在永欣寺周围住了下来,期间我们并未打草惊蛇,而是乔装打扮一番化作游客。”
“永欣寺在湖州名气极大,每日来此的香客络绎不绝,因此我们二人虽去的勤,但也无人认出,去的次数多了我们如愿见到了永欣寺的方丈辩才,只是这辩才和尚如今己经八十多岁,平日里除了诵经念佛便很少与游客交流,所以我们只是远远见过几次,但始终一无所获。”
说到这里,尉迟宝环稍作停顿,而秦怀道像个捧哏一般接着道:“要不说殿下神机妙算,出发前己经算到我们会碰壁,按照殿下的指示,我二人虽知这宝贝藏在寺庙之中,但永欣寺太大了,具体藏在哪里却毫无头绪,为了不打草惊蛇,我二人也不敢偷偷去翻辩才和尚的房间。”
“最后只能采用最简单原始的办法,那便是夜间去他房门口蹲守,这样一蹲就是半个月后,殿下您是不知道,给我们兄弟两个熬的那叫一个鼻青脸肿,皇天不负苦心人,最后终于被我二人发现他藏宝贝的地方,殿下你猜在哪里?”
“在哪里?”
“就在大殿中央那尊佛像头顶的房檐上,若不是那天他自己拿出来欣赏,我二人恐怕想破脑袋都想不到,这大殿之中香客来来往往,每日没有八百也有五百,他竟然就这样光明正大的放在这里,虚虚实实果然让人意料不到。”
“等到辩才和尚将东西放回之后,我二人便趁着夜色将其取了下来,并按照殿下的吩咐在原地留下大量金银财宝,当夜就离开湖州首奔长安,为避免夜长梦多我二人一路上换了好几匹马,丝毫不敢在路上耽搁,就怕殿下等的心急。”
说起偷走辩才和尚的宝物时,秦怀道和尉迟宝环神色自如,丝毫没有愧疚之色,仿佛只是一件很稀疏平常之事,这让李承乾忍不住感慨,果然这些事还要武夫去做。
历史上李世民在打听到这宝贝在永欣寺时,便曾派萧翼前往,奈何辩才和尚人老成精,面对萧翼时装傻充愣,愣是让他无可奈何。
最后在经过一系列斗智斗勇之后才终于巧取到了此物,而辩才和尚因为丢了宝贝闷闷不己,很快便撒手人寰,此后萧翼虽因此加官进爵,但同样因此心生愧疚,每日活在良心的煎熬之中。
最后萧翼受不了内心的折磨,在悔过中选择辞官,出家做了和尚。
也算是了了与辩才和尚的这桩因果。
再看这二人,如今眉开眼笑身心放松,恐怕脑子里想的除了大吃大喝一顿,便是去教坊司找几个小娘子好好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
“你二人辛苦了,我特许给你们放假几日,回去好好休息一番,这几天所有吃喝玩乐的开销,本太子都包了,玩的开心一些,另外还有一大笔赏银,自己去领赏吧。”
二人大喜,当即抱拳道:“多谢太子殿下。”
“今日之事切记保密,不得对任何人说。”
“喏!”
等到二人离去,书房内便只剩下李承乾一人,他净了净手小心翼翼的将竹筒打开,怀着激动的心情将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
打开的那一刻他的双手微微有些颤抖,这可是兰亭集序啊,天下第一行书,饶是自己对书法没多少研究,也知道这玩意的珍贵。
若他是个普通人,但凭这一幅字,往后余生便再也不用为钱财发愁。
当然,前提是有命花这笔钱。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望着熟悉的内容,李承乾不由自主的便念了出来,这内容他可太熟了!
首到半晌后他欣赏完毕,这才重新装了起来,再有两个月就是李治的大婚,到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李治。
说是给李治,但李承乾心里很清楚,这玩意最后绝对会落在李世民之手。
众所周知李二有两个爱好,一是书法二是养鸟,李世民对书法的喜爱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在得到兰亭集序后特意交代要将其陪葬于昭陵,其喜爱可见一斑。
当然李世民自己的字也写的十分漂亮,他的飞白书自成一体,曾引得不少大臣争抢
据史书记载,贞观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太宗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竟取,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以付法,太宗笔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为了争抢太宗的手书,刘洎干脆登上了皇帝的御辇,李世民却不以为忤,足见君臣们之间的书法研究氛围有多好。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的飞白体模仿的人很多,但其中模仿的最像的不是别人,正是年仅十一岁的晋阳公主李明达,几乎可以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