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实录馆中有一处专供誊写小吏调阅的用卷引册,记录着历年实录卷被他署及他部援引之处,用以备查。
乔知遥循着熙五年秋赈卷的编号,在案册中一页页翻检,直至熙六年初冬。
正如她所疑,礼部曾将此卷送往中书省,作为“调银参考卷”
收录于案,其用途一栏写得分明:“协助商议边境调银,涉及三路拨补谏条。”
乔知遥心头一紧,立刻去找寻“熙六年初冬三路拨银谏章”
的誊写底本,逐段对照查找。
很快,她便在都察中台的一份谏章中,看到了一句极为眼熟的话:
“据礼部引证乔尚书往年批意:‘银两已拨,节前可办’,此为旧例所据,今可仿行。”
乔知遥指尖一滞,掠过那句“银两已拨,节前可办”
时,几乎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那句“银两已拨”
,她太熟悉了。
那是后来被强行贴上的伪文,墨色浅淡,纸纹不同,掩盖了下面原本属于父亲亲笔的“调拨未齐”
。
可如今,这句话竟被中书省用作三路边银拨款的参考依据之一。
乔知遥从头翻到尾,整篇谏章里也没有注明这份调卷只是副录草稿,却用“有旧批可循”
“尚书旧议”
这类模糊表述,把那页伪卷堂而皇之立成了调银的理据。
这不是误引,也不是记录失误。
这是刻意为之。
那一页从被补写那刻起,就已经不再属于乔昶,不属于实情,不属于历史。
它属于那些需要一个乔尚书曾批“可行”
的人。
也许是礼部,也许是中书,也许是幕后操纵银线调拨之人。
乔知遥停顿片刻,抬手从案旁取出自己早前封存的原件复页,再次翻看那页她亲手剥离真伪的案纸。
贴页之下的笔痕她早已看清,只是今日对照谏章用语,才彻底意识到那句被篡改的旧文,是如何一步步被送进决策链条之中。
乔昶亲笔的批语,字迹沉稳,句法严谨:
“秋后粮调三成未达,调拨未齐,秋后应补,且行且裁。”
而后人贴上去的补文,却写成了:
“银两已拨,节前可办,兵部复可。”
四句旧批,被改得不留痕迹,只余一纸假意堂皇。
几句之变,却足以搅动数地粮银流向,牵连无数人命与前程。
一笔之差,落入史录,却是生死分野。
乔知遥盯着那行字,指尖微颤,压得纸页发紧:“这一页,不只是害了父亲。”
她缓慢地把那张纸压到案边,眼中隐隐透出怒意。
那些在冬末等着米粮的人,他们何其无辜,甚至不知道自己因何而饿死。
乔知遥没有再说一句,只将那页伪纸一寸寸摊平,指腹缓缓按住字角,仿佛要将这整页虚伪的文字,牢牢钉死在案上。
可纸上的字终究不能自己说话,它们被贴上、涂改、归卷入档,可哪一页能留下,哪一页被废去,从来不只关乎纸笔。
乔知遥低头望着案前那句“银两已拨”
,眼底光色愈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