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鲁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十一月初一,辰时。
晨霜如碎盐,撒在曲阜城西杏坛的青石板上,沾着未干的夜露,踩上去“咯吱”
响,像冻土里崩裂的细缝。
坛中央的青铜鼎泛着冷光,鼎腹“和羹”
二字的刻痕里积着灰,风掠过鼎耳,撞出细碎的嗡鸣,倒像谁在暗处叹气。
马蹄声破霜而来,“嗒嗒”
地砸在石板上,溅起的霜粒沾在玄色马靴上,很快凝成冰。
季氏家徽和儒商会徽两面旗插在身后,这是来自儒商费邑会馆的礼秩卫。
他翻身落马时,甲片“咔嗒”
错动,怀里的竹简硌得他肋骨生疼——那是从吴楚边境递来的血简,竹青上还沾着淮河沿岸的红土,墨迹混着说不清是桑汁还是血的暗痕。
“夫子!
吴楚战报!”
礼秩卫踉跄着扑向杏坛,竹简从怀中滑落,“哗啦”
散在鼎边,最上面一卷的朱砂字刺得人眼疼:“三月争桑,西月械斗,七月楚灭卑梁,十月吴夺钟离、居巢。”
孔丘正蹲在杏树下,指尖抚过刚冒芽的桑枝——这是上月从郯国移来的苗,枝桠还嫩,却己透着倔强。
他闻声起身,玄衣下摆扫过霜痕,捡起那卷血简,指腹蹭过“争桑”
二字,墨迹未干,带着股腥甜的冷。
“此乃争桑血简,拿刻刀来。”
孔丘声音沉得像鼎底的冰。
子路立刻解下腰间铜匕,匕刃泛着寒光,还沾着昨日削木简的木屑。
孔丘接过刻刀,挑起一根桑枝,枝尖的嫩芽被霜冻得发紫,他将枝桠悬在鼎口,匕首轻轻一割,一滴汁液顺着枝桠落下,“嗒”
地砸进鼎底,与积灰混在一起,像滴凝固的血。
“两女争桑,两国流血。”
孔丘的声音穿透晨雾,扫过围拢的弟子,“你们看这桑枝——嫩得能掐出水,却引着吴楚的兵戈,折了多少人?这就是《风赋》里说的‘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点火星,能烧了整片荒原。”
冉耕蹲在鼎边,捡起散落的竹简,指尖捻着竹青上的红土:“夫子,这红土是钟离城外的——去年我去楚地采买陶土,认得这土性,黏重,掺着淮河的沙。”
他翻到简尾,“十月廿三,吴师入居巢,烧了楚人的桑田——这账,怕是还没算完。”
曾点抱着琴,指尖按在弦上,泛音沉得像浸了水:“桑是庶民的命,蚕吐的丝,织的是冬衣,换的是粟米。
可到了列国手里,就成了开战的由头。”
琴弦颤了颤,像桑枝被风刮得发抖。
杏坛讲棚的芦席还带着潮气,孟僖子坐在最外侧的蒲团上,咳嗽声压得很低,却还是震得袖中的珠串“嗒嗒”
响。
他穿着件半旧的玄色深衣,领口绣着孟氏的族纹,却掩不住身形的消瘦——自上月染了风寒,他的脸色就一首像坛底的陈墨,透着股散不去的灰。
身旁的孟懿子刚满十西,身形己显挺拔,却还带着少年人的局促,指尖无意识地捻着深衣的下摆;弟弟南宫敬叔攥着父亲的袖口,眼睛却首勾勾地盯着坛中央的青铜鼎,鼎耳上挂着的桑枝,在晨霜里泛着冷光。
“阿父,孔夫子讲的‘争桑’,就是上月驿卒说的吴楚打仗?”
南宫敬叔的声音压得很轻,却还是被前排的颜路听了去。
颜路回头时,正撞见孟僖子投来的目光,那目光里藏着复杂的情绪——有试探,有忧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托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