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论语?八佾》中“人而不仁,如礼何”
的追问,正是对这一思想的凝练:无仁的礼是空洞的仪式,无礼的仁是散乱的道德——唯有“礼载仁行”
,方能实现秩序与道德的统一。
4.“忠恕”
iconicon-uniE070"
>
iconicon-uniE083"
>的完善:双向互动,而非单向服从
孔子进一步明确“仁”
的实践路径——“忠恕”
:
?构建“君君臣臣”
的
iconicon-uniE070"
>
iconicon-uniE083"
>秩序,需下位者“忠”
(尽责)与上位者“恕”
(体谅)的双向配合,且“忠”
的前提是上位者先“恕”
(正己而后求人),这与管仲“赋禄以厚民”
的逻辑一脉相承。
?界定“为仁之方”
:上位者需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下位者方可实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
?突破传统:先秦儒家的“仁”
不再是单向下对上的服从,而是推己及人的互动
iconicon-uniE070"
>
iconicon-uniE083"
>,为后续“公义优先于血缘”
的主张埋下伏笔。
(三)“礼-仁”
体系的定型:西十不惑的思想成熟
吸收齐文化“功业—民生—夷夏”
逻辑,又结合鲁地礼文化传统,孔子在闻《韶》乐而叹“尽善尽美”
后,彻底完成“礼-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