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第53章 失禄拒币(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鲁昭公三十一年(前511年)夏,曲阜的蝉鸣比往年早了半月,却驱不散儒商会馆里的滞涩铜味。

三名工匠正围着新铸的礼鼎屈膝校准,青铜鼎耳上的饕餮纹还沾着未磨尽的砂粒,鼎腹内侧刻着的“礼造司”

三字,墨痕新鲜得能蹭下黑屑。

工匠手里的铅锤线垂在鼎口,像根绷首的细针,要刺破这满室故作庄重的沉默。

孔子坐在案前,指尖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着一卷泛黄的《采邑丧仪联治约》,竹简边缘被岁月啃出毛边,十八年前“礼器定鼎”

时的墨香,早被如今案上的铜锈味盖过。

门外传来木屐踏地的脆响,季平子的朱红绶带先探进来,接着是孟懿子的素色冠冕、叔孙成子的玄色朝服——三桓的衣饰鲜亮得刺眼,与会馆里褪色的麻布帐幔形成尖刻对比。

“夫子可知,近日曲阜西鄙的丧户,竟有拿陶片当礼器的?”

季平子率先开口,指节叩了叩案上的竹简,声音里带着刻意的关切,“公室流亡三年,原先‘礼器定鼎’的税赋——公室抽五成,采邑主五成,儒商代收代付——如今成了空文。

那些随昭公起事的采邑主,要么逃去晋国,要么家产没入三桓,再按旧制收税,百姓要骂娘的。”

孟懿子从袖中掏出一卷木牍,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丧户名录:“昨日清点,曲阜现存丧户七千三百余家,其中六成属三桓采邑,三成属没入公室的流亡采邑,只剩一成是旧贵族遗民。

若再收‘税’,名不正言不顺;改成‘捐’,说是‘恤民’,百姓才肯认。”

孔子抬眼看向叔孙成子——这位最寡言的卿大夫,此刻正盯着那尊新铸的礼鼎,目光在“礼造司”

三字上打转。

“三桓是想让‘礼造司’统管这笔钱?”

孔子的声音很平,像在问鼎上的饕餮纹是否对称,“十八年前定鼎时,说好税赋用于公室,如今改成‘恤礼捐’,钱要花在何处?”

“自然和你们儒商济丧一样,补贴庶民。”

季平子笑了笑,从木牍后抽出另一张竹简,上面列着西档“恤礼捐”

:大夫归祉对应八百枚,士林哀荣对应一百枚,庶人安魂对应三十枚,仁俭安魂对应八枚,“儒商的套餐不变,只是把‘税’的名头换成‘捐’,再拟一道昭公诏书——就说‘民疲于重赋,丧仪几废,为恤民力,许礼捐行原税赋之制’。

这样一来,既合了‘仁政’的名,又解了眼下的困。”

孔子拿起竹简,指尖在“八百枚”

、“八枚”

的数字上划过,指甲蹭过竹面,留下浅白的痕。

“昭公三年前在乾侯接受范氏寄食,己失鲁国之‘禄’;无禄则无公室之权,税赋自然失了法理根基。”

他将竹简放回案上,推给季平子,“改成‘捐’可以,但儒商会馆要提一成‘管理费’——之前代收代付,只抽五厘,如今统管事务翻倍,一成不过分。”

季平子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飞快地与孟懿子交换了个眼神:“夫子爽快!

一成管理费,准了。

明日就拟诏书,遍贴各邑。”

三桓走后,子路怒气冲冲地闯进来,手里攥着那卷丧户名录:“他们这是把公室的税,变成三桓的私财!

什么‘礼造司’,就是三桓的私库!”

孔子走到礼鼎旁,伸手摸了摸鼎腹的“礼造司”

三字,指尖沾了点新鲜的铜末:“你看这鼎,铸的是‘礼造司’,不是‘季孙府’,就是要借‘礼’的名。

百姓认‘礼’,不认谁是采邑主;三桓认‘钱’,不管用什么名。

咱们提一成管理费,既能补百工应急仓,也能保住‘礼’的体面——总比让他们把钱全拿好。”

三日后,昭公诏书贴满曲阜各邑。

西市的鞋匠,正给亡母办葬礼,拿着八枚铜币换了张“仁俭安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无尽剑装蚀骨承欢:老公,别强来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无双召唤之诸天神魔垂钓之神圣墟神秘之旅仙箓主神崛起万古之王大秦第一熊孩子闪婚总裁夜夜宠剑域神帝真千金她是全能大佬穿成孩子妈,奋斗成赢家综武:七侠镇说书,开局结拜乔峰全民:我的武器可以无限成长!凌天传说大明第一臣青珂浮屠白袍总管仙子请留步一世独尊在第四天灾中幸存重生八八从木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