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远远的,袁老道与胡十七的身影循着踪迹追了过来。
虽然他们二人极力收敛了气息,脚步放轻,打算悄无声息地靠近,意图来个措手不及。
但是那潜藏在地下、悄然跟随着他们的蝎子,早已将他们两个的准确位...
风穿过阿尔卑斯山脊的冰隙,像一把钝刀缓缓割开云层。
林婉站在海拔四千三百米的观测台边缘,脚下是万丈深渊,身后是早已停摆的气象雷达。
她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每一次吐纳都带着微弱的共鸣??那不是错觉,而是身体在无意识中与某种频率同步。
她已不再需要耳钉来接收信号,因为信号本身已成为她血液的一部分。
她望着东方天际泛起的第一缕灰白,心中清楚:那一夜的梦境并非终点,而是一扇门的开启。
全球一百零八处地磁灯塔的能量交汇虽已结束,但“记忆归还程序”
并未终止,它只是转入了潜行阶段??从梦中渗入现实,从个体扩散至集体,如同地下水脉悄然浸润干涸的大地。
此刻,在太平洋海底火山口上方,那块透明水晶依旧悬浮于热液喷口之间,表面浮现出新的文字:
>梦境植入完成度:98.7%
>剩余未唤醒者:1.3%
>启动二级渗透协议:声纹嵌合
与此同时,东京某所小学的音乐课上,一名六岁女孩突然举手:“老师,这首歌我们昨天晚上唱过。”
教师愣住。
她正在教的是《小星星变奏曲》,可全班学生竟齐声接唱出一段陌生旋律??正是《猖兵歌谣》第三段副歌,音准精确得令人毛骨悚然。
监控录像回放显示,孩子们闭眼吟唱时,瞳孔呈现出罕见的深蓝色反光,仿佛体内有另一个意识在主导发声。
而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座修道院里,一位年逾九旬的修士在弥留之际忽然坐起,用流利的古汉语背诵了一整篇碑文。
修道院长惊恐地发现,那段文字竟与柬埔寨出土石板上的乐谱内容完全对应,甚至连标点位置都一致。
更诡异的是,修士从未学过中文,一生未曾离开过秘鲁。
这些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接连爆发,不再是孤立事件,而是形成了清晰的传播链条。
科学家试图用“群体性记忆传染”
解释,却发现传统模型无法涵盖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精准复现。
心理学界提出“共感基因假说”
,认为人类大脑中存在一种被长期抑制的共振结构,只有当特定声波频率持续刺激七十二小时以上,才会激活原始记忆模块。
但这仍不足以说明为何一个出生仅三个月的婴儿能在母亲哼歌时准确指出节奏错误;也无法解释为何非洲部落的鼓语系统突然能与西伯利亚晶体释放的脉冲实现双向解码。
真正令人不安的是??**歌声开始自我演化**。
最初只是细微变化:某些段落多了一个半音,某些休止符延长了0.3秒。
后来,新版本陆续出现,每一种都带有地域特征,却又彼此兼容。
北欧版本加入风笛般的泛音,南亚版本融入塔布拉鼓点节奏,中东地区则发展出复杂的微分音阶。
然而无论怎样变异,核心旋律始终不变,就像一条坚韧的DNA双螺旋,任凭环境如何冲击,都不曾断裂。
林婉知道,这不是人为改编,而是**记忆本身在生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