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一、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从交易诞生到税收成熟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其诞生并非源于人为设计,而是商品交换从简单到复杂的必然结果;而税收则是国家形成后,推动货币走向标准化、强制化流通的关键力量——二者构成“起源-发展”
的递进关系。
(一)货币的起源:源于商品交换的底层需求
人类早期社会(原始部落、部落联盟阶段)尚无“国家”
与“税收”
概念,但货币雏形己随交易需求逐步诞生,经历三个核心阶段:
1.物物交换阶段:最初的交换是“以物易物”
(如1只羊换2袋米),依赖“需求巧合”
(交换双方互为所需),效率极低,此时无任何货币概念;
2.一般等价物阶段:随着交换频率提升,人们约定用“普遍接受的商品”
作为中介(如贝壳、牲畜、谷物、玉石),解决物物交换的效率矛盾——这便是货币雏形。
例如原始部落以贝壳为媒介,换取羊、米、工具等物资;
3.固定货币阶段:交换范围从部落内扩展到部落间后,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于“易分割、易携带、易贮藏”
的商品(如金属)。
考古证据显示: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4000年,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遗址中,己发现大量作为交换媒介的贝壳(贝币雏形),而此时中国尚未形成国家(最早的国家形态“夏朝”
约建于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以青铜块作为货币;
?中国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正式将“贝币”
定为通用货币,标志货币脱离“偶然的一般等价物”
,成为固定交易媒介。
(二)税收对货币的推动:从民间媒介到国家财政工具
当人类进入“国家阶段”
(如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夏商周),税收制度逐步成型,反向推动货币从“民间交易媒介”
升级为“国家财政工具”
:
1.早期税收的痛点:早期国家以“实物税”
为主(农民交粮食、工匠交工具、牧民交牲畜),存在三大缺陷:
?存储成本高:粮食易腐烂、牲畜需饲养,国家难以长期保存;
?分配效率低:国家需统一财富载体(如支付俸禄、供养军队),实物调配成本极高(如用粮食给远方军队发饷,运输难度大);
?价值难衡量:1袋米与1把青铜刀的价值无法统一换算,计价矛盾突出。
1.货币对税收的适配:国家规定“以货币交税”
后,农民可将粮食售换货币、工匠可将工具售换货币,再以货币缴赋——既降低国家存储与分配成本,又实现税收价值的统一计量。
简言之:交易让货币“诞生”
,税收让货币“成熟”
。
二、春秋鲁国的税收与货币实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