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我们栖身于村委的旧屋,炊烟从简陋的灶台升起,村民送来的青菜还带着泥土的芬芳;夜晚蜷缩在自带的被褥里,听着山风掠过屋檐的呜咽,如同在聆听大山的叹息。
出行全靠双腿,山路如盘龙般蜿蜒,每一步都丈量着责任的分量。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里仿佛被现代文明遗忘——通讯信号如风中烛火,每每想向行里汇报进展,想听听同事的声音,却只能对着群山徒然叹息。
这份“失联”
的孤独,反而让我们更专注地扎根土地,将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
此刻,山沟里的寒风如刀,刺骨冰凉。
我的手指冻得僵硬,握笔艰难,每一划都颤抖着对组织的赤诚。
但望着窗外倔强生长的野松,想起村民眼中闪烁的希望,心头便涌起一股暖流。
我们深知,乌头村的蜕变不会一蹴而就,正如这山路需要一砖一石铺就。
但请领导们放心,我们五人定将不负重托,以热血为墨,在山间书写乡村振兴的答卷!
纸短情长,唯愿这寥寥数语能传递我们的信念与坚守。
遥祝行里诸君身体康健,事业如朝阳喷薄!
愿我们共同奋斗的建行,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此致
敬礼!
亦嘉敬上
第二天,亦嘉将信笺郑重封缄,如珍宝般托付给小卖店收信的邮差。
临别时,他凝望邮差渐远的背影,心绪如潮水般翻涌,涨落难平:信中寒夜围炉宣讲理论、泥径跋涉访民的片段,能否真切传递他的赤诚?行长展阅此信时,是颔首嘉许,抑或莞尔一笑?
亦嘉深知,这封信承载着他所有的努力与期望,那是无数个日夜思考与筹备的结晶。
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他经过反复斟酌和推敲的结果。
他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能够让行长感受到他的热情与决心。
然而,事情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料,他无法确定行长是否会理解他的用心,是否会对他的建议给予重视。
这种不确定性让亦嘉感到有些不安,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他告诉自己,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他曾经努力过,尝试过。
他的心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只要自己真心付出,就一定不会有遗憾。
即使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将来的努力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无论这封信带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他都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三个月的艰苦淬炼终于届满,亦嘉与任局及县委办等人员携带总结报告,急速返回县里,并让县委办的同志将此份报告呈报至组织部。
然后回到单位,初入建行门口,副行长快步上前,轻拍亦嘉肩膀,动容道:“小黄,好样的!
你在信中描述的寒夜宣讲、跋涉山路的艰辛,深深打动了我们。
你在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的深山,住在村委会,自炊自食,步行入户,却以坚韧扛起社教重任,我们既心疼又敬佩!
行里第一时间宣读你的信,大家深受鼓舞。
行务会决定派我专程前往探望,因年底事务繁忙未能成行,深表歉意。
你受苦了,但这份磨砺锤炼了你的意志,成为全行榜样!
今日见你归来,虽风尘仆仆却眼神坚定,衷心祝贺你——实践考验过关,成长更上层楼!”
闻此,亦嘉胸中激荡难平——那深山寒夜的孤灯,村民灶前的促膝,竟化作行内同仁心间的薪火。
他垂首浅笑,眼底映着山峦般的坚毅:此行风雪,终成淬剑之火;前路迢迢,自当负芒而行。
“如此,基层淬炼是政治生涯的必修课,这份磨砺终将化作你人生的勋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